一、我国零售业物流现状
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我国零售业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统计,我国连锁百强企业中,约有80%的企业拥有自己的配送中心,配送中心的平均面积已经超过10000平方米。然而,随着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连锁零售业需要在许多城市开设更多的门店,对物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于是 GIS(电子地图系统)/GPS(卫星定位系统)、WMS(仓库管理系统)和ERP(企业资源计划)等国际先进技术被相继引入,再加上第三方与第四方物流的兴起,我国物流市场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然而,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零售业物流在我国正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物流效率低
我国零售业物流效率低的主要表现有:物流活动现代化程度低,大量操作依然靠人工完成,能处理的货物数量相当有限;物流设备的使用不合理,配送车辆的货物装载不当、空载率高,配送路线选择不合理;物流环节多、流程不合理,导致运输、储存时间过长,工具周转速度慢。物流效率低下的直接后果是物流成本的提高。
(二)物流信息化程度低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对零售业物流效率的提高、运营成本的降低有着巨大的作用。据报道,我国零售行业的IT总体投资占零售总额的比例还不到0.2%,国际零售巨头基本占到2%以上。我国流通企业信息化投资占总资产平均不到2%,而国外大企业的平均水平为8%-10%。另外,物流信息化设备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就现在零售企业已经广泛使用的POS机来说,这种设施及相关设备系统能生成大量数据,但企业真正应用的还不到30%,其他先进设备的普及率和利用率就更低了,国内真正用上EDI的零售企业几乎没有。物流信息化运用层次低,我国大多数零售企业物流信息化的运用主要停留在信息的采集和传输上,对信息的处理、分析、挖掘还很少,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配送中心建设落后
配送中心是供应商与店铺的桥梁和纽带,对于零售业的物流活动至关重要。目前我国零售企业配送中心建设相当落后,主要表现有:配送率低。我国零售企业配送中心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配送中心进行统一配送的比率非常低。据零点研究集团调查报告显示,在我国304家已经开展配送的商业企业中,20%的企业统一配送率在40%左右,67%的企业的配送率介于50%-70%之间,配送率达到70%-90%的商业企业不足15%。而在零售业高度发达的国家,零售业物流中心的配送率一般在80%上。物流中心不能实现统一配送,连锁零售企业各门店的“统一采购”就无法实现,综合采购成本的优势也无法发挥;配送中心设施陈旧、落后。我国许多企业的配送中心,设施落后,没有专业的分拣设备和电子扫描装置,作业中手工仍占很大的比例;配送中心功能不完善。许多企业的配送中心功能相对比较单一,缺乏对商品的深加工能力。
随着我国零售业的完全对外开放,外资零售巨头在我国的扩张必将更加疯狂。要想在残酷的竞争中生存与发展,我国零售企业必须及时解决物流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二、我国零售业物流发展的建议
(一)建立供应链物流
首先,企业应当转变观念,实现从传统物流向物流一体化、供应链物流转变。在传统的物流观念中,物流的功能只是实现货物在空间位置上的移动。在企业内部,运输、仓储、配送,各物流活动相互分割,没有整合。由于这些活动之间存在目标不一致的现象,各部分按各自的最优选择而做出决策,因此会导致物流整体效率的降低。物流一体化是解决这种矛盾的有效方法之一。另外,努力实现从物流一体化到供应链物流。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间的依赖性愈发强烈,逐步形成一种竞合关系。此时,市场竞争已不再是单个企业间的竞争,而表现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中的每个成员应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共享物流信息,整合物流资源,密切合作,努力提高物流效率,降低供应链整体的物流成本,为顾客提供优质、高效的物流服务,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其次,构造零售业供应链敏捷物流。现代信息技术不但使得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个性化需求日益强烈,而且顾客需求的变化也越来越快。敏捷性可以帮助企业应对客户需求的这种多样性与不确定性。对于零售企业来说,物流系统的应变能力是其敏捷性的重要方面,它是敏捷化思想在物流体系中的应用,强调配送的及时性与应变能力。及时性反应了企业迅速将货物(或服务)送达目的地的能力。及时的配送可以提高相关库存的周转速度,减少企业的资金负担;应变能力是企业库存预测、设备配置、装运优化综合实力的体现。零售物流的敏捷性,是企业提高客户满意度的重要保证,是零售业供应链竞争力的表现之一。零售业敏捷物流的成功实施需要企业间通力合作,实现高度的信息共享。
(二)加快零售业物流信息化进程
首先,尽快实现基础信息化。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和因特网技术可以使企业在第一时间实现物流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和共享,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其次,基于流程再造的信息化。对物流流程的再造可以使零售业物流更加合理化、高效化、现代化,极大地提高零售业物流管理的效率。包括两个方面:日常作业的优化以及物流流程的再造。第三,基于供应链的信息化。基于供应链的信息化是最高层次的信息化,它执行的是供应链管理的功能。第四,建立健全的信息化人才培训体系。企业应当根据不同的需要分别对管理人员、系统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管理人员是物流信息化的倡导者,是信息化理念的传播者,是信息化的首要推动力量;系统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是信息系统的使用者,其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信息化的实际运行效率。
(三)尽快完善配送中心
现代物流配送中心通过把分散的产品流动转变为系统的物流活动,缩短中间流通渠道,降低商品成本,提高物流的效率,增加零售业的竞争力。我国零售企业在配送中心建设上明显落后,配送中心效率低,现代化程度不高,功能较为单一。因此合理规划配送中心的建设,选择适合的配送中心模式,是我国零售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首先,企业应根据自身的规模、资金实力及发展规划,选择适合的配送中心模式。其次,企业应对配送中心进行合理规划,确定配送中心的地理位置、规模以及配送中心的数量。第三,丰富配送中心的功能。企业应尽快完善流通加工功能,这样既能弥补生产加工的不足,又便于消费者的购买与使用。
三、结束语
我国零售业物流的发展虽然很快,但总体来说还很不成熟,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相信随着物流配送中心的不断完善,物流效率的不断提高,物流成本的不断下降,现代物流对我国零售业的作用将会越来越明显。
相关文章
-
上一篇 沃尔玛与供应商现阶段的问题与如何解决??? 发表于2024-07-13 浏览205 评论0
-
下一篇 请问辛巴达橙蕉平台有供应链专家团队吗?他们是由什么组成的? 发表于2024-07-13 浏览97 评论0
-
2004到2008年零售业外资扩大的原因 浏览80 评论0 零售业 外资 扩大
-
我国花卉现状及发展前景和方向 浏览79 评论0 现状 发展前景 花卉
-
传统零售业的精准营销:大数据的魅力 浏览96 评论0 零售业 精准 传统
-
中国汽车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是什么 浏览99 评论0 现状 中国 汽车行业
-
服装批发价上涨后零售店主的利润如何? 浏览94 评论0 零售业 哪些 包括
-
中国服装行业现状? 浏览111 评论0 中国 现状 服装
-
批发零售业,小规模和一般纳税人的税率 浏览163 评论0 零售业 以上 限额
-
水果批发零售行业主要风险有哪些? 浏览83 评论0 零售业 税种 申报
-
为什么中国零售业正处于急剧变革时期,变革动因是什么 浏览104 评论0 零售业 变革 动因
-
传统零售业谋变自救,“新零售”箭在弦上 浏览86 评论0 零售业 箭在弦上 自救